花潮
這段時間一打開朋友圈,朋友們各種曬花的圖片紛至沓來,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如水的觀花潮流和撲鼻而來的陣陣花香,還真是應(yīng)了古人所言“出門俱是看花人”的熱鬧景象。
“東風(fēng)無一事,妝出萬重花”。是的,東風(fēng)用它那神奇的魔幻之手,給大地秀出這般群芳錦簇、百花爭艷的絕美風(fēng)姿。冬末,野趣溝的古梅便用最圣潔的白色獨領(lǐng)風(fēng)騷,開啟春天的序幕。接著是桃花梨花次第開,看那連平上坪的萬畝桃園,朵朵桃花如若揉碎散落的彩霞,妝點著每一棵婉約有致的枝頭。又恰似飄落人間的仙子,用最嬌美的笑容和著李花的白、油菜花的黃,繼續(xù)演繹著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”的美麗故事。梧桐山下、客茶谷里、濱江路邊,那一樹樹黃花風(fēng)鈴,那漫山遍野的金黃,則用最明亮的色彩展示春天的風(fēng)采,用最熾熱的情感傳遞著愛的私語。風(fēng)輕輕,語悄悄,有誰不沉醉在這童話般的世界里呢?客家文化公園最美是櫻花,那一抹抹胭脂紅圓了多少女人的青春夢呢?再看東江邊上繞堤而開的紫荊花,粉紫粉紫的,如煙似夢,又攜著一溜溜開得紅艷艷的簕杜鵑,長長的深淺花帶相映成趣,倒映在霧氣繚繞的江面上,一陂柔和春水,幾重花影妖嬈,不是仙境又是哪里?駐足凝望,回眸處,只見幾樹開得正茂盛的木棉花擎著晴空,似在講述英雄的故事……
漫步在花的世界里,品花色,聞花香,聽鶯啼燕囀,好不愜意!賞花的同時,看游人如織,美人如花,則是另一番風(fēng)景了。瞧,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女孩耳邊別著一朵櫻花,正站在花樹下玩自拍呢,甜美的笑容,自信的手勢,白色與粉色的絕美搭配,使得整個畫面是如此和諧動人。那片黃花風(fēng)鈴樹下,則是幾位身穿漢服的年輕女子,梳著云髻發(fā)型,耳飾輕輕搖曳,在林間顧盼來回,大有“步搖金翠玉搔頭,傾國傾城勝莫愁”之態(tài),不由懷疑自己是否穿越到了大唐,到處是看花的絕色佳人。在梯級茶山上,黃花風(fēng)鈴點綴在一片綠中,一群穿著紅白衣服的阿姨正在擺著各種姿勢拍集體照,笑聲在山谷中久久回蕩。大人忙著拍照,小孩子們在山野奔跑著,笑鬧著,和著淡淡的花香,沐浴著氤氳的陽光,春日,何其美!
看著一場場賞花盛宴,不禁想起古人賞花的講究與精致。據(jù)資料介紹,古人賞花時定少不了吟詩作對,有的文人騷客還配以撫琴與燃香,真是高雅之極。在唐代,長安城流行“斗花”活動,參與者佩戴奇花,以數(shù)量與珍稀程度一較高下。在花朝節(jié),人們還會祭拜花神,以祈求豐收和吉祥。其實我也很想襲一身飄逸的古裝,吟誦著唐詩宋詞游遍芳叢,體驗古人的賞花雅趣。試想,我是如此羨慕古人慢節(jié)奏的賞花方式,那古人又該怎樣艷羨我們今天擁有如此豐富的花源呢?隨著科技的發(fā)展,花卉品種越來越多,花色越來越繁雜漂亮,想賞花就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。我們也有各種賞花活動,如今年連平上坪所舉行的桃花節(jié),有文藝表演,有書法雅集,有美食共饗,文化內(nèi)容是極為豐富的。近日舉辦的2025粵港澳大灣區(qū)花展,聽說美到失語。是以,古人的賞花傳統(tǒng)不但沒有丟失,還有了更加豐富的形式和內(nèi)容。今天的我們,又是何其有幸。
然而,我們更應(yīng)該慶幸的是,古人賦予花的精神內(nèi)涵一直影響著我們,且一直堅守著。王安石“縱被春風(fēng)吹作雪,絕勝南陌碾成塵”中杏花的傲骨,“不經(jīng)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”中梅花的堅貞與高潔,“氣若蘭兮長不改,心若蘭兮終不移”中以蘭花氣息喻君子恒定不移的品格等等名句,不知影響了多少仁人志士的情操和修行,就連最普通的油菜花,也被乾隆皇帝譽為“愛他生計資民用,不是閑花野草流”。的確,在國人的眼中,花早已非花,而是化為了一種文化象征,形成了一股精神力量,人與自然得到了最和諧最完美的統(tǒng)一。
春將晚,芳菲將盡,花潮待落,然,我們不必嘆息,因為更旺盛的生命力正在蓄勢待發(fā)!
作者:馮志田
熱點圖片
- 頭條新聞
- 新聞推薦
最新專題
- 專家講解的護腎飲食‘三低一控’原則,簡單實用!我是一名透析患者,專家詳細檢查了我的血管通路,還教了我日常護理方法,真的很專業(yè)!之前對血管通路的護理不太了解,聽了醫(yī)生的...